小鹅通3步解决招生难题,营收千万!线上教育实战攻略
特殊时期中,无论是传统线下、OMO型还是纯线上,教育机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:
正值春季招生的关键期,
如何进行网络营销和线上招生?
处于复工开课的高潮期,
如何利用线上工具保证教学效果?
创业6年,完成从“新媒体”到“知识付费”再到“在线教育”三级跳的学术志,成功解决了机构难题,面对环境的巨变,也依然抓住了机会,完成华丽转身。
截止目前,学术志的新媒体矩阵收获粉丝200W+,通过小鹅通店铺转化付费用户30W+,2020年的单年付费用户更将突破10W,实现千万营收!
这个抓住了自媒体、知识付费、在线教育3大风口,并在特殊时期顺利发展的机构,到底拥有着什么样的成功秘诀呢?
本文结构
01 一气呵成:营销+招生
02 以社群为核心,搞定线上教学
03 下一步,学术大学!
一气呵成:营销+招生
面对当下的特殊情形,成熟的头部机构也未能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招生引流打法。
课学术志却凭借着“优质课程+核心流量池+线上营销工具”,逆势完成百万营收!
更重要的是,他的方法可复制。
1、优质课程
课程质量决定机构生死,展现效果影响用户体验,课程体系突破营收瓶颈。
为了保障课程质量,学术志邀请的老师大多源于重点院校,且在专业上拥有一定的建树,更与平台“传播学术的火种”理念相符。
为了保证展现效果,录播课程全部通过高清摄像机进行录制,并多次剪辑制作,确定了效果后才会进行上线。
为了搭建课程体系,学术志根据产品形态,将知识付费与教育课程,分别规划进了引流课、低客单、高客单:
引流课通常为直播课或录播课,价格在0~9元; 低客单为知识付费课程,价格在99~299元不等;
高客单为教育课程(线上为训练营形式),价格在3500~4500元。
2、构建核心流量池
①新媒体粉丝群
学术志的前身为“学术中国”,成立于2014年3月,主要提供学术相关的资讯、干货和资料等,并于2016年推出付费课程;2017年底,学术志历经波折后重生,于2018年往教育转型。
至今,学术志搭建了200W+粉丝的新媒体矩阵,拥有“学术志”、“量化研究方法”、“考博圈”、“不发表 就出局”等十几个公众号。
②微信群
基于一系列的知识付费课程,和以课程为基础的一系列营销活动(例如一次就能建立30个500人大群的线上公开课),学术志在微信中沉淀了数千个精准学员群。
3、营销推广
以新媒体矩阵和微信群为基础,借助小鹅通的线上营销工具,学术志完成了低成本招生策略,并通过小鹅通店铺与客服微信号,完成营收变现。
学术志的营销理念相对简单,因为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打磨和教学服务上,所以选用的营销工具仅为【拼团】、【限时折扣】两种,但效果依然显著。
①拼团


在学术志的用户群体中,“学生群体”与“小企业主”存在着一定的共性,二者都愿意分享【拼团】信息,以获得相应优惠,因此【拼团】的活动效果在这一群体中十分有效。
例如: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名师李连江教授的《让每一个文科生都成为统计高手》这门课程,在短短的60天内,便有5000多人参与购买,营收近百万。
拼团
②限时折扣


“老师”和“在职白领”也是学术志用户群体的组成部分,二者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,比较在意外界对他们的看法,因此更情愿直接下单购买,有利于【限时折扣】活动的推进。
例如:《文献综述:从拆解到写作》课程,便获得了2000多人进行抢购,转化近10万元。
限时折扣
以社群为核心,搞定线上教学
社群,是学术志完成线上营销活动和线上教学的基础。
在裂变活动中,微信群扮演着过滤器的角色。
活动前期,工作人员会要求学员将海报转发到朋友圈,然后再把截图发到群里,经过人工审核通过后,才能拉到另外一个正式群。


在线上教学中,微信群扮演者督学的角色。
对学术志来说,知识付费课程与教育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“教学服务”,他们不仅为大部分学员配备了微信群,还把老师拉到群里为学员进行答疑,甚至提供讲师1V1的指导服务。
由于学员中有不少是在校老师,或者已经成家立业的人,更有不少女性学员,所以学员们往往除了工作,还要在晚上带孩子。
而学术志的线上教育产品往往以“训练营”的形式展开,一般一个周期为2~3个月,人数在60人左右,所以会安排助教每天在微信群和个人号中发微信,进行督促。

下一步,学术大学!
在线教育,是学术志未来主要的战略发展方向。
相较于国际上的学术教育机构,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学术交流平台,所以学术志为了“传递学术的火种”这一理想和初衷,未来将不断地扩大在线教育的范畴。
扩大学员数量、增加专业类别、建造在线的学术大学,让任何一个专业的学员,都能够在学术志找到喜欢的学术课程,并且都是名师进行授课。
在这所学术大学中,学术志将会结合小鹅通的【训练营】、【题库】、【考试】和【证书】等一系列助学工具,将教育做出效果,不断地提升机构与证书的含金量。
小鹅通也将通过自身的200+功能优势和快速迭代的技术优势,为越来越多的“在线大学”助力!